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1. 稳定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

第一、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一是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人才工作的顶层规划,建立部门政策协调联动机制;二是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三是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四是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五是营造关心、爱护和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对学校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第二、打造战略人才力量。一是做好战略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布局;二是支持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三是打造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四是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队伍;五是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分类选拔和全链条培养;六是加强基础研究、新兴交叉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打造战略人才梯队的思路举措,建立人才梯队,夯实学校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第三、提升培训计划。二是加快落实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三是构建全员引才格局,加强异地机构和特区引才,加强成熟人才引进;四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五是完善准长聘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加强博士后和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七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八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能力。进一步探索研究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思路举措,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环境,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支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学校事业发展。

第四、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一是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二是深化科研评价改革;三是探索建立团队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四是探索建立基础研究型、哲学社会科学、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机制;五是进一步优化教职工考核评价,完善与考核挂钩的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六是改革教职工职称评聘制度。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评价导向,形成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支撑人才队伍协调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五、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一是加大授权松绑力度,落实和扩大学院人才工作自主权;二是资源配置保障规划与统筹协调;三是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开放公共实验室建设;四是建立对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配套资源的统筹协调与快速落实机制(进人指标、科研启动经费、导师资格、研究生指标、住房、办公空间等);五是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六是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健全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厚植人才成长土壤,夯实人才发展基础。

第六、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是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吸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强校史校情教育;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是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五是优化教师荣誉体系;六是加大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力度。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浓厚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引导广大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2. 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实验室通过国家重大需求牵引,多学科交叉渗透,积极发挥材料、电子与通信技、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及物理学等领域优势特色,不断以现代化技术成果装备实验室,改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并全面提升实验室的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稳定发展的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的优秀研究团队。整个团队高级职称者66人(含外聘高级专家27人),其中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省部级人才称号3人。依托科技部“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不可移动文物加固与封护共性关键技术研究”(2021.01~2022.12),积极推动国内外科研人员间的互访与学术交流,联合世界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海外创新引智基地,吸收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面向“双一流”高校组织招聘宣讲、专题研讨会,采取全职引进与柔性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实验室,提升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3. 学生培养情况或联合培养情况

博、硕士生培养方面。西北工业大学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联合培养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研究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硕、博士生,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带项目、课题攻读硕、博士学位。西北工业大学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面,现已培养博士生54人,硕士生108人。实验室依托“文化遗产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等多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选派不少于10名的研究生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确保研究生能够参与实验室承担的科研任务,依次为依托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在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和报告等。

本科生培养方面。西北工业大学计划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合作建成为中外联合办学机构“中欧文化遗产学院”,培养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实验室每年吸纳一定不少于30名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实验室能够开展跨院系、跨学科的人才交流和培养,并积极与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710129

邮箱:AECC_NICH@nwpu.edu.cn

TEL:029-8849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