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第八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文化遗产研究院分论坛
暨文物保护技术与实践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29日,由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简称“文研院”)主办的西北工业大学第八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文化遗产研究院分论坛(NICH 8th Aoxiang Forum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暨文物保护技术与实践专题培训班在我校友谊校区成功举办。按照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本次论坛和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和线下双会场形式举办。
文化遗产研究分论坛主要包括青年教师学术报告、青年学者交流和人才应聘面试等三个环节。分论坛旨在汇聚不同学术背景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在文化遗产前沿科技及热点研究领域开展交流和探讨,促进文化遗产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与合作,为我校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搭建平台。同时,为落实我校与西安市政府战略合作,推进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发展,提高文化遗产研究和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人员的综合水平,文研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织的文物保护技术与实践专题培训同期举行,来自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一线科研人员和我校文研院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为期两周,将围绕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技术、金银器、青铜器、陶器、石刻等文物的保护研究以及文物信息化、国外相关技术等开展培训。
文化遗产研究分论坛主会场 文化遗产研究分论坛第二会场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文研院讲座教授铁付德(线上)、李颖科,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大民(线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院长冯健,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雷学军,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嵩正、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刘晨光、航海学院教授严卫生、博物馆建设筹备处副处长程圩。
董文强(中) 冯健(中)
本次分论坛的青年学术报告环节由文研院院长董文强主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院长冯健致开幕词。首先,董文强院长主要介绍了研究院的建立及发展目标、研究方向、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等情况。随后,4位青年学者围绕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等主题依次作了专题学术报告,针对每一个青年学者报告,与会嘉宾、青年学者和文研院教职工之间展开了广泛交流。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馆员李立作了题为《陕西省石窟寺保存现状及病害防治研究》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2020年陕西省石窟寺的地区分布、年代等基本情况;现阶段石窟寺面临的结构稳定性、水侵蚀、自然风化等问题;针对石窟寺现状问题提出的解决新思路等三方面内容,报告对全年了解陕西省石窟寺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李立(左一) 温雅棣(线上)
南方科技大学讲师温雅棣作了题为《中美地区古代文明和中国史前玉器钻孔技术的比较研究》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玉器在中美地区古代文明中地位;中美地区古代玉器的钻孔技术;中美地区的玉器与中国史前玉器在工具、技术、应用方面等方面异同点。报告从钻孔技术的比较研究出发,探索玉器工艺技术的跨文明比较研究方法,为解读中国史前玉器的独特技术和象征内涵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牛津大学博士张泉作了题为《仰韶时期黄河中游地区家猪的集约化饲养》的报告。报告主要通过稳定同位素、几何形态学分析等生物考古学研究方法,揭示了黄河中游居民从仰韶文化中期起,采取了一种集约化的家猪饲养策略。报告对仰韶文化时期,家猪驯化过程和饲养策略的研究以及认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业模式至关重要。
张泉博士作学术报告 路艳峰博士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后路艳峰作了题为《新型纳米功能材料开发及其催化净化环境气态污染物研究》的报告。以秦兵马俑博物馆及敦煌莫高窟文化遗址为例,系统介绍了空气污染物对文物本体的腐蚀机理;环境空气净化纳米多功能材料制备原理以及环境控制实用空气净化装置等方面内容,为有针对性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加强文化遗产的主动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分论坛的青年学者交流和人才招聘面试环节由文研院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铁付德主持,组织了张泉和路艳峰试讲和学术评价专题会议。
此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国内外青年人才搭建一个全面了解我院的平台,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研讨文化遗产的机会,表达了文研院诚邀全球优秀人才加盟西工大文研院队伍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