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唐兴佳副教授做客CETV-1《育见》栏目讲述数字文保故事

2025年10月03日   作者:   点击:



10月2日晚19:45,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育见》栏目“大国文化守护者”系列访谈第五季,播出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唐兴佳副教授专题访谈节目。节目聚焦唐兴佳副教授所在团队运用高光谱成像等数字化技术开展考古探测、文物保护的科研实践,生动展示其将数字科技与文物保护相融合的工作进展。

《育见》栏目以“高远立意、高端布局、高度关注”的理念,关注国计、关注民生,把握时代脉搏,解读政策动态,构筑教育政务服务新通道,搭建教育政策解析新平台。本次《育见》栏目“大国文化守护者”系列访谈第五季,主要邀请非遗传承人和文保工作者走进演播室,通过面对面访谈和现场展示,讲述深耕细作、薪火相传的坚守,既展示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更传递文化守护者的责任担当。

访谈中,唐兴佳副教授首先回忆了早期参与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发掘时的数字化研究经历。针对祭祀坑中“灰烬层”形成等谜题,其所在团队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捕捉到“灰烬层”内部材料分布相对均匀松散的特征,为“坑外燃烧、坑内填埋”的祭祀仪式推测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之一,直观印证了科技对历史研究的支撑价值。

除了遗址探测实践,节目还展示了其所在团队近期研发的小型化高光谱成像系统。相较于传统笨重仪器,这款集成光源、感知模块、分光元件等核心部件的设备仅重一公斤,可实现馆藏文物与遗址现场文物的原位非接触跨尺度探测;同时,唐兴佳副教授详细解读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三大优势,即高效识别文物材料成分类型与分布、部分还原人眼不可见信息、提供百级光谱通道的图谱一体化数据,可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文保手段“有损、低效”的痛点。

在文物修复领域,节目进一步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在数字修复方面的创新尝试。其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识别文物材料本真构成与分布,结合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在数字空间预演材质与视觉相结合的文物修复方案,待筛选出最优策略后再开展实体干预,严格践行“最小干预与可逆性”修复原则。此外,其所在团队研发的“古建筑彩绘数字化调查管理系统”已成功试验应用,成为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又一案例。

此次访谈,集中展现了我院在多学科交叉文保数字化技术上的最新进展,彰显了我院“文物保护总师”的学科定位与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我院将借此次节目播出契机,进一步为学校“一十百千”发展目标提供文化支撑,为培养新一代文保人才、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注入坚实的科研力量。


撰文素材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新闻”公众号:大国文化守护者② | 他用科技触碰时光,让千年文物重现光彩;

撰文视频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栏目直播回放:育见——唐兴佳:让时光“显色”。

编辑:唐兴佳、王萌|初审:孙旋璐

复审:石建刚|终审:程圩

关闭

版权所有 ©2021-2023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