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由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于2017年共建成立,聚焦文物考古探测、发掘、认知、保护、利用全链条的关键技术需求,把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创建文化遗产领域新兴交叉学科作为发展目标。
在学科建设方面,2023年获批首批文物专业硕士学位点(代码:1451)。2025年获批“文化遗产与中华文明”微专业。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材料和结构两大难题,立足我校材料、三航、信息等优势学科,发挥学校文、理、工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建设文物保护技术与装备研发、文物价值阐释与传承利用两大特色学科方向,形成西工大特色的文物学科体系架构。
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有文物学、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陕西考古与中华文明、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等10余门课程。
在人才培养方面,文研院积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10余家知名文博单位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现已连续培养文物专硕学生23人,硕博学生总数达51人。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支持,每年选派10名研究生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
在师资队伍方面,文研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教学科研实力。专任教师共23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硕博士生导师17人。教师学科背景主要有考古学、历史学、材料学、化学与化工、信息科学、管理学、建筑学等。
在科学研究及平台建设方面,文研院现拥有1个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基地和2个大数据中心。文研院成立以来累计获批纵向科研项目77项,累计到款经费3900余万,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8部。
在国际合作方面,依托“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等国际合作平台,汇聚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埃及、波兰、哈萨克斯坦等19个国家的82所著名高校与文博机构,积极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夏令营等,促进彼此之间交流学习。
二、申请条件
(一)2026届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有望取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生资格。
(二)具有科研潜力和创新意识。
(三)道德品质良好,身心健康,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四)符合申请学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招生专业
145100 文物
四、申请程序
(一)预报名时间:
9月3日9:00—9月20日18:00 申请人登录“西北工业大学推免生预报名系统”:(https://yjszs.nwpu.edu.cn/pp/#/exam-free-apply/master/declare/200875/index)进行网上预报名,每个学生限报1个志愿。
(二)学院通知复试:
学院分批次对推免生的报名信息进行初审,确定复试名单,向申请人发放复试通知。
(三)考生参加复试,学院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生复试时需提供的材料:
1. 本科成绩单、综合测评成绩单(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
2. 学术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和获奖证书;
3. 外语水平证明(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托福、雅思、PETS等成绩单);
4. 参加社会实践、公益事业等证明;
5. 其他可反映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相关材料;
6. 学院通知要求的其他材料。
(四)待教育部开通全国推免生报名系统后,已通过预报名复试拟录取的推免生须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注册,并按照拟接收的专业填报相关志愿。届时,我校将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中发放复试通知,先申请者优先确认。未按拟接收专业填报志愿者及未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录取确认者,均视为自动放弃。
(五)未进行预报名的同学在教育部开通全国推免生报名系统后可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报名。各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安排复试。
五、其他
(一)若申请人弄虚作假、违反招生规定、存在有违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的不当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来我校的免试读研资格,并通报申请人所在学校。推免生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调取学生本人现实表现等情况,进一步对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审核。
(二)推免生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学科主要为我校2025年推免生接收学科专业,仅供信息采集时使用。2026年推免生接收学科专业以公布的2026年研究生招生目录为准,最终录取学科专业以全国推免服务系统中录取确认为准。
(三)本通知内容与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文件不符的,以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为准。
(四)咨询方式
联系电话:029-88491395 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