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农业起源研究》讲座

2024年09月26日   作者:高小倩 张德芹   点击:

为加强我校文物专硕培养,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和行业动态,同时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2024年9月25日晚,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在西工大长安校区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了题为《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的讲座。此次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潮副教授主讲,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小龙助理教授担任主持人。

讲座伊始,李小龙老师简要介绍了赵潮副教授的研究方向。随后,赵潮副教授详细梳理了农业出现前后人类生活的特征,并指出农业是文明的根基,其起源与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通过解析“栽培”和“驯化”两个概念,定义了农业,并阐述了农业与狩猎采集经济的区别。

赵潮副教授结合实例,介绍了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地带和主要驯化物种,并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农业起源中心与现今农业高产区重合的国家。他指出,从考古学角度研究农业起源,需结合遗址中的人类及动植物遗存分析,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变迁及环境背景。

在讲座中,赵潮副教授还梳理了中国农业起源的脉络,从距今约12000年至5000年的不同时间段,分别介绍了农业萌芽期、初始期和集约化农业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赵潮副教授对中国农业起源过程的特征进行了总结:(1)中国农业起源的地域范围辽阔,对于一些野生祖本的初步驯化应是由流动化的狩猎采集群体完成的;(2)根据考古发现可以得出,先民的定居生活出现在对作物进行初步驯化之后,成熟农业之前;(3)且定居生活的转型以及社会组织的重大转变促进了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趋向完备;(4)农业起源涉及的地域范围辽阔;(5)南北方的农业萌芽时间接近,二者的进一步发展都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但相较于北方,南方农业与狩猎采集相结合的经济形态维系的时间更长,其集约化农业建立的时间要晚于北方。

交流阶段,赵潮副教授对同学们存在的疑惑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最后李小龙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农业起源的了解,还进一步认识了史前人群经济、技术、社会组织层面的变迁,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由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

(审核:程圩 李小龙)


关闭

版权所有 ©2021-2023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