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秦岭有约”2025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04月22日   作者:   点击:

2025年4月18日,西北工业大学“秦岭有约”2025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青年论坛在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主办,由“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陕西岩土学会岩土文物保护专委会协办,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特别支持。论坛以“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文博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与青年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新动能。

会议现场

论坛在实验室主任董文强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程圩为论坛致辞,期望与会学者在“秦岭有约”论坛共享学术盛宴的同时,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思路。

董文强主任

程圩院长致辞

特邀报告环节由董文强主任主持,四位特邀专家为大家呈现了跨学科研究成果。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徐国保教授,通过源自树轮和文献的证据,再现了人类文明演变中的极端气候记录;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仉文岗教授通过视频连线,介绍了石刻及岩画类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交叉学科研究;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崔凯教授阐释了土遗址片状剥离综合治理研究进展;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朱才辉教授以西安钟楼基座渗水病害为背景,介绍了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青年学者专题报告环节由实验室副主任夏琦兴副教授主持。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苗荣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的凌斯祥副教授、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杨景龙副研究馆员、敦煌研究院的刘洪丽研究馆员和上海大学的张悦副教授等,分别就功能软物质材料的界面限域制备及应用、南龛石窟片状剥落病害发育机理及韧性防护技术、彩画褪色机理及显色保护剂研究、敦煌莫高窟局地气候对西北暖湿化的响应研究、砂岩质石窟文物的风化评估与机理研究等展开报告和交流。特邀专家和青年学者的学术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热烈讨论。报告结束后,论坛为各位报告人颁发了报告证书。

特邀专家与青年学者报告

与会者热烈提问

下午的考察活动中,与会者分批参观了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了解实验室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最新学术成果;在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中心室外展场,观摩了学校在航空领域的突出成就,并就现代航空技术在文物勘查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赴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领略了历史典籍传承悠久文明的独特贡献。

参观考古探测与文物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参观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中心室外展场


参观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跨学科融合。未来,西北工业大学将与兄弟单位、文博机构等深化合作,持续推动“科技+文化”的协同创新,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

(撰文:夏琦兴 摄影:白宇辰、王萌 审核:程圩、董文强)

关闭

版权所有 ©2021-2023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